能飛天入地的平價好音箱:聽佳音T+A Criterion S2200 CTL 落地音箱
2023/7/10 11:46:06
|
T+A創立于1978年,創立者Siegfried Amft。當年采用T+A這個商標的原因是理論與實際融合,T是Theory,A是Application。如果您上網Google T+A,一定找不到,因為那個+字無法搜尋。所以如果您要上網找T+A,請記得要打TA Hifi??赡芎芏嗳瞬恢?,當初T+A是以設計制造音箱起家的,他們早在1982年就研發自己的傳輸線式音箱,后來他家的傳輸線式就命名為CompensatedTransmission Line(CTL)。1984年,他們推出自家的靜電音箱,繼之發展成為半主動式靜電音箱,一直到前幾年才停產,從那年開始也著手研發電子產品。在1986年,T+A才第一次推出擴大機產品。有關T+A的歷史,請參閱我在音響論壇285期(2012年6月)所寫的原廠采訪。
40周年產品
2018年剛好是T+A成立40周年紀念,為此今年五月慕尼黑音響展時,他們推出40周年紀念產品,包括新的Criterion三型音箱,以及M40 HV單聲道后級。有關M40 HV單聲道后級,我已經聽過一次,不過還要更進一步聆聽,所以暫且按下,這次要寫的就是新的Criterion系列中的最大型音箱Criterion S2200 CTL。
目前T+A的音箱共有五個系列,從上到下分別是Solitaire系列、Talis系列、Criterion系列、Pulsar 20系列以及K-Loudspeaker。Solitrire系列目前只有一款同名音箱,稱不上是系列了。Talis則有S300落地式與R300書架型二種。Criterion系列則有三款,分別是S2200 CTL、S2100 CTL,以及S2000 CTL,全部都是落地式。Pulsar系列也只有二型,分別是落地式的ST20與書架型R20。至于K系列則是設計來搭配他家AllIn One器材,都是書架型的音箱,有二款,CMActive與CMActive Mini。
以此為準
多年以來,CriterionCTL系列一直是T+A音箱產品的中堅,您知道Criterion是什么意思嗎?準則的意思。也就是說用來評斷某些東西的標準,可見當年T+A對這個系列的看中。此外,Criterion還有另外一層意義,那就是它的售價是很合理的,許多人都可以負擔,并非高價到摸不起,一直到今天都如此。對比許多愈來越貴的音箱,T+A的Criterion更顯其價值。
Criterion S2200 CTL的外觀并沒有特別的絢麗,而是規規矩矩的瘦高造型,如果近觀,就會發現原來正面二側是有斜角的,而且高音單元、中音單元、低音單元的周圍特別削切成淺淺的號角,根據說明書,這就是他家所謂的OrganicBaffle。瘦高箱體以HDF板制成,底下有堅固的撐高底座。為何要撐高?因為底下有長方形低音反射,傳輸線式的低音反射孔出口就在底部。CriterionS2200 CTL的外觀處理有六種選擇,不過目前臺灣進口二種,那就是HighGloss Carbon與OakWhitewashed。前者看了會以為是碳纖維箱體,后者則很有自然溫暖的味道,當然那只是表面的木皮而已,箱體是由HDF與MDF(內部管道)做成。
在箱體背面,可以看到有左右二排10個軟塞子塞住的地方,其實那是美化螺栓之用。螺栓?是的,從箱體后面以10根長長的金屬棒把面板與背板緊緊箍起來,讓整個箱體的震動降低。根據原廠表示,這10個螺栓未來可能會看不到,他們想用別的工法來美化。
Criterion S2200 CTL的外觀很正常,瘦高造型底部一個很穩的腳座,箱體除了左右二側有斜角之外,其他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。
自己制造單元
在正面,可以看到一個150mm中音單元在最上面,往下是一個25mm軟凸盆絲質高音單元,再往下則是二個220mm低音單元。為何中音單元要放在最上面呢?其實應該說為何高音單元要放在比較低的位置?這是為了配合一般人沙發的高度而做的設計,高音單元如果能夠與聆聽者耳朵齊高,耳朵接受到的高頻響應與擴散角度就會越平直。這幾個單元的分頻點是200Hz與2kHz,這是一般少見的分頻點。如果注意看,會發現新版Criterion中音單元與低音單元的振膜采用PP材質,不過上面是印有浮凸的光芒紋路,這跟以前他們把振膜先割開幾條斜切口再黏起來的作法不同。其實,無論是浮凸的光芒紋路或斜切,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,就是要提升振膜的剛性,同時也破壞振膜內部的共振,讓振膜可以做更佳的活塞運動而不變形,不共振。
再來,請注意看那個中音單元尺寸,那是150mm,也就是6吋中音單元,這個單元不小,為的是配合分頻點而采用的,因為管的頻域比較低?;蛘哒f,因為分頻點設在200Hz與2kHz,所以特別去發展出這個尺寸比較大的中音單元。讀者莫要忘了,T+A的單元也是自己廠制的,不過它們并非從振膜、彈波、框架等等組件都自己生產,而是開出規格去請第三方制造,送回德國廠內由他們自己組裝完成。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,也夠資格說是自己制造的單元。
請注意看中音單元尺寸,那是150mm,也就是6吋中音單元,這個單元不小,為的是配合分頻點而采用的,因為管的頻域比較低?;蛘哒f,因為分頻點設在200Hz與2kHz,所以特別去發展出這個尺寸比較大的中音單元。
分頻點獨特
到底分頻點200Hz與2kHz有什么玄機呢?先說2kHz分頻點,這么低的分頻點距離人耳比較敏感的3kHz-4kHz比較遠,讓人耳對于分頻點附近的失真感受沒有那么明顯。當然,也因為中音單元是150mm,尺寸這么大的振膜要再生到3kHz、4kHz比較勉強,所以分頻點也不宜訂在高過3kHz。您看,這就是取舍問題。
至于底下那二個220mm的低音單元能不能用更大的尺寸?當然可以!不過沒有必要。為什么?不要忘了CriterionS2200 CTL是傳輸線式設計,這種設計的特色就是能夠把最低頻域再往下延伸,用二個220mm低音單元就夠了。如果更大的低音單元,例如300mm,不僅箱體寬度還要增加,300mm直徑的音箱單元也比220mm更難控制,成本也可能更高。所以,既然能夠用傳輸線式設計來獲得想要的低頻量感與下沉能力,就沒有必要采用更大的低音單元了?;蛟S您要問,既然可以用傳輸線式的設計來獲得更低沉的低頻,那么可以用更小的低音單元如110mm嗎?不能!傳輸線式的設計只是能夠「幫助」而已,音箱單元原本的性能還是不能差太多,如果音箱單元本身的共振頻率太高,還是無法獲得夠低的頻域。
為何高音單元要放在比較低的位置?這是為了配合一般人沙發的高度而做的設計,高音單元如果能夠與聆聽者耳朵齊高,耳朵接受到的高頻響應與擴散角度就會越平直。
傳輸線式設計
傳輸線式低頻延伸的程度視箱體內傳輸管道的長短而定,傳輸線式的管道長度通常以四分之一波長理論來計算,例如假若想要讓音箱達到20Hz頻域,那么管道的長度就要有20Hz波長的四分之一。20Hz波長是約17公尺,17公尺的四分之一就是4公尺多一點。
讓我們來看CriterionS2200 CTL的帶寬,規格上寫22Hz-35kHz,不過沒寫衰減多少dB?我們先假設衰減幅度很低,相信可達22Hz,那么依照四分之一波長理論,其內部傳輸線式的管道長度大約也要有4公尺長。Criterion S2200 CTL的高度只有120公分,所以這條4公尺的管道當然是要折迭的。不僅是要折迭,這條傳輸線管道還必須是密閉的,內部要有適當的吸音材料,而且是前大后小的,也就是低音單元背后這端要大,出口端要小,形成由大慢慢變小的橫切面。您看,就是因為傳輸線式管道的制造那么麻煩,所以明知可以將低頻往下延伸,但也只有少數幾家音箱廠這樣做。
幾十年前,傳輸線式的音箱聽起來普遍有一個缺點,那就是低頻好像會拖著一條尾巴,反應比較慢,而且會讓人覺得低頻的控制力不佳。其實這是因為沒有把傳輸線管道真正做好所致,現在我所聽過的傳輸線式音箱,其低頻的速度反應都很快,而且控制力也很好,包括CriterionS2200 CTL亦然。不過我也要說,如果從T+A的目錄說明中的圖標來看,他家的CTL傳輸線式管道看起來并沒有四分之一波長那么長,不知道是否圖示簡化了?還是另有不同的設計?
Criterion S2200 CTL的背面沒有低音反射孔,它是傳輸線式設計,反射孔設在音箱底部,朝下噴出氣流。
低音單元共振點低
傳輸線式設計還有一項要求,那就是低音單元的共振點(也就是最低截止點)跟箱體的設計必須相互配合,否則無法克竟全功。這種單元需要有很強的磁力系統,長的沖程,大功率承受能力。為此,CriterionS2200 CTL的220mm低音單元采用厚重的鋁鑄框架、超大的磁鐵、強勁的懸邊與彈波,還有不容易變形的振膜。其實,不僅低音單元是這樣做的,那個150mm中音單元也是依照這樣的要求去做的,所以能夠承受200Hz-2kHz樂器、人聲出現最頻繁的頻域。
Criterion S2200 CTL還有一個專有名詞Constant Directivity,如果翻譯成中文,可以是恒定的指向性。這是指高音單元與中音單元安裝處都有刻出一個淺號角形狀,可以產生恒定的聲波擴散形式,讓音像更為清晰。其實CriterionS2200 CTL的低音單元也有淺號角,但是卻沒有被列入恒定的指向性中,可能是因為200Hz以下的波長很長,這個淺號角的作用已經降低,只是作為面板美觀一致性的設計吧。
最后一個專有名詞是FastSignal Response FSR,這是指Criterion系列的分音器都是三路分音,分音器零件安裝在雙面電路板上,擁有快速的訊號反應。說明書中并沒有提到使用什么品牌的分音器組件,以T+A三十幾年做音箱的經驗,可能是采用最適當的組件,而非一般所謂的發燒組件。
自家產品做搭配
聆聽CriterionS2200 CTL的場地在此間代理商鈦孚音響的聆聽室,搭配的訊源是自家MP-2500RSACD/CD唱盤,擴大機則是自家PA-2500R合并擴大機。這部SACD/CD唱盤其實是一部多功能數字訊源,您想要的數字流、串流、甚至數字廣播DAB都有。它的進出抽屜與雷射讀取系統都是自家完成,抽屜由左右滑軌滑出,讀取系統另外有基座,與滑軌分離,達到抗震效果,以及日后維修的方便性。
而PA-2500R則是一部每聲道輸出140瓦(8歐姆)的合并擴大機,它可承受到2歐姆負載,每聲道輸出高達560瓦,難怪驅動起靈敏度89dB的Criterion S2200 CTL易如反掌。
我到鈦孚音響聆聽室時,CriterionS2200 CTL已經擺好位,從地上標示多種音箱擺位的記號,以及CriterionS2200 CTL所擺的地方有精細的標示來看,鈦孚已經反復做過多次音箱擺位。我坐在沙發上,開始聆聽鈦孚平常播放的CD,聽過幾首之后,我發現坐在沙發并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位置(可能是鈦孚心目中的最佳位置)。為什么?因為坐在沙發上,聽不到我想要的清晰層次感與樂器定位感,還有凝聚的形體。為何會這樣呢?難道音箱或搭配的器材不好嗎?線材不佳嗎?不!線材都是Siltech,加起來比器材貴,不可能不好。音箱不好嗎?也不是,一般的音箱也都能聽出我所要求的層次感與定位感。問題出在于反射音太多。
鈦孚聆聽空間天花板是吸音礦纖板,腳底下鋪地毯,這二個面的吸音是足夠的。而音箱后墻則擺滿蒙上布的二次余數擴散器,這些擴散器主要功能在于擴散中頻段,外表的蒙布頂多吸收一點高頻段反射音。重點是左右二側墻那么大片,但都沒有適當的吸音裝置,當我們耳朵聽到太多的反射音時,就會模糊了層次感與定位感,樂器人聲形體也無法凝聚成形。想要聽到清晰的層次感、定位感,樂器人聲形體凝聚實體,就必須適當降低反射音。
Criterion S2200 CTL的高音、中音、低音單元都是自家制造的,高音是軟凸盆振膜,中音單元與低音單元振膜都有自家獨特的浮凸紋,藉此來強化振膜剛性。
降低二側墻反射音
鈦孚這個聆聽空間一切都固定了,不可能因為我而去布置左右二側墻的吸音裝置,所以我的做法是:將聆聽位置移得更靠近音箱。我稍微觀察了一下,如果我把聆聽位置移到大茶幾之前,縮短了音箱與聆聽位置之間的二側墻面積,而且剛好鈦孚在聆聽位置與音箱之間的二側墻中段擺了桌子(左右二邊對稱),桌上都擺了一套T+A的小音箱與器材,雖然這些不是吸音材料,但也可稍微起一點吸收與擴散聲波的作用,比光禿禿的墻面還好。所以,我估計坐在大茶幾前面的位置聆聽時,進入雙耳的反射音量降低了,我想要的層次、定位、深度、樂器形體與飽滿強勁的低頻應該都會顯現。
果然,我拿了小木牙凳坐在大茶幾前面聽時,我想要的那些東西都浮現了,雖然不是最佳狀態,但已經可以讓我評斷CriterionS2200 CTL的各種表現,現在我可以放心開始聆聽我帶去的CD了。
我先來些比較客氣的,和緩的小編制音樂,聽的是「爵樂女伶的慢板」第二張。一開始SarahVaughan「MyFunny Valentine」那軟Q豐富的低頻表現與溫暖低沉的嗓音馬上獲得我的注意,這張CD我已經很熟了,Criterion S2200 CTL能夠發出這樣的聲音,表現真的不差。而第二首Stan Getz的薩克風斯溫暖、磁性、還帶著豐富的氣流摩擦管壁的沙沙嘶嘶聲,非常迷人。光是這二首曲子,就已經讓我窺知CriterionS2200 CTL在中頻段與低頻段的表現不是瘦高型,而是豐滿寬松型,它的體積并不大,但是所發出的中頻段、低頻段豐富的量感卻有如體積大二倍以上的音箱。
鈦孚聆聽室的沙發并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位置,將聆聽位置移得更靠近音箱,縮短音箱與聆聽位置之間的二側墻面積,兩側墻進入雙耳的反射音量降低了,層次、定位、深度、樂器形體與飽滿強勁的低頻才會顯現。
弦樂四重奏讓人滿意
接下來我聽弦樂四重奏「AQSF Journey」。聽四重奏的用意有幾個:第一、聽聽看高、中、低三頻段是否平衡?第二、聽四把弦樂器的和聲是否夠美?第三、聽這些弦樂器是否有彈性?第四、聽這些弦樂器的音質、音色、演奏質感表現。跟在我家相比,這張弦樂四重奏在中頻段有一點過濃,不過還可以接受。而高頻段是柔美內斂夠甜夠光澤的表現,相當不錯。至于低頻段,大提琴的彈性能夠顯現出來,而量感稍微有點多,但也在可接受范圍內??傊?,CriterionS2200 CTL唱起這張弦樂四重奏是可以讓人滿意的。
接著來我就不客氣了,我想要了解CriterionS2200 CTL的耐操程度,先拿出張燕清的「斷魂淚」。這張CD屬于新派臺語歌曲,伴奏與節奏絕對是搖滾樂級的,開大聲聽它可以了解CriterionS2200 CTL是否夠強夠壯,面對強勁的電Bass與腳踩大鼓、小鼓而不畏縮。從第一首「斷魂淚」一出,我就發現CriterionS2200 CTL雖然體積不大,但卻非常耐操,那二個低音單元看起來好像沒什么大動作,但卻能夠完整的把錄音中的各種低頻清楚表現出來,而且低頻的解析力與辨識度很高,不是那種混在一起的低頻,而是各種低頻效果都可以清晰分辨的。
張燕清是臺語歌曲創作大師,他寫的曲調不同于傳統臺語歌曲的和緩線條,反而是處處懸崖峭壁,出人意表,但卻很好聽。這張「斷魂淚」是他的第一張專輯(第二張專輯則是「神仙人」),聽起來很搖滾,又有特別深沉的情感,可惜現在很難買到了。
一首一首聽下去,我還發現CriterionS2200 CTL的聲音很扎實,不會因為伴奏復雜、音量大、沖擊性強而顯出崩潰的窘境,一切的聲音都是清清楚楚的,強而有勁。再來,從那么復雜的樂器伴奏中,CriterionS2200 CTL顯出了它的強項,那就是解析力。如果音響系統的解析力不佳,這張CD聽起來只會覺得吵死人,會吵的原因可能是單元失真了,還有解析力欠佳,讓各種細微的伴奏混成一團。而CriterionS2200 CTL的單元挺得住強大功率的沖擊,所以即使是高音,也不會讓人覺得刺耳。而中頻的飽滿與低頻的清晰更一直保持著,加上很好的解析力,讓這張「斷魂淚」完整的表現出作曲、編曲、演唱、錄音所要呈現的感人力量。您知道嗎?朱總坐在我后面,聽到感動極了,他說這張CD的歌曲、歌詞、音響效果都太感人了。其實也是因為整體音響效果表現好,讓音樂的感染力更強。
低頻表現驚人
聽過張燕清的「斷魂淚」之后,打鐵趁熱,拿出「WendeChante」,這張現場音樂會的錄音也是超猛超爆的,開大音量聽,簡直有如置身小巨蛋?!竁ende」的動態對比超級大,女歌手小聲的唱歌才剛結束,馬上龐大強勁的低頻、鋼琴有如海嘯直奔而來。強弱對比這么大的錄音,開小聲聽很多地方不夠勁,開大聲聽很多地方又怕挺不住。
Criterion S2200 CTL唱起這張CD表現如何?第一、中頻人聲挺得住,很清亮、很干凈,飽滿又強勁,可以感受到失真極低。第二、強烈的沖擊挺得住,因為那一波波強烈的沖擊中還可以聽到清晰的聲音,而不是臟臟的、渾渾的。第三、低頻段的控制力很棒,下沉能力很強,這可以從第五首改編的「ComeTogether」中那異于常規的低頻錄音得到驗證。聽過「Wende」,我開始佩服T+A設計、制造音箱的能力,老實說以前我只是把焦點放在他家擴大機上,音箱很少關注,萬萬沒想到這種中價位的音箱也能表現得那么好,真是低估了T+A的音箱實力。
接下來是BIS出版的那張以鋼琴、打擊樂伴奏為主的「布蘭詩歌」。這首曲子的考驗點在于強勁的大鼓,還有鋼琴,以及內中的各類打擊樂器,此外當然是合唱團的層次、清晰程度。老實說CriterionS2200 CTL讓我聽得又飽又醉,一開始的強勁大合唱、震撼人心的大鼓聲、還有許多打擊樂器交織成強烈的音浪直沖而來。一次又一次讓人提心吊膽的大鼓猛捶低音單元,一層又一層鋪天蓋地而來的合唱彷佛想撕裂音箱,這是我聽過體積最小的音箱能夠表現得那么震撼人心,真是不簡單??!
音樂規模感龐大
聽到CriterionS2200 CTL能夠抵得住那么強烈的沖擊,我忍不住又把電影「見龍卸甲」那首「五虎封將」拿出來測試CriterionS2200 CTL。這首曲子沒有「布蘭詩歌」那么難對付,但想要再生那磅礡的氣勢也不容易。在此我要說,CriterionS2200 CTL所展現出來的龐大氣勢、寬廣音場、扎實的樂器人聲,在在都讓我驚訝,而且音像是那么的清晰浮凸。我驚訝的不僅是CriterionS2200 CTL的表現,還有負責驅動的綜合擴大機PA-2500R,它只有140瓦,但是卻能送出那么龐大的聲音能量,而且不是射后不理,是能夠緊密抓住控制的。
聽過幾張動態范圍大,聲音能量強的嚴苛大考片之后,我要來聽溫柔的,挑出臺灣菁英藝術家三重奏團的「薪傳」。此處有鋼琴、小提琴、大提琴,這三樣樂器能否表現出美質?能否有夠平衡的量感,能否有很美的和聲就是我要聽的重點。此時,CriterionS2200 CTL由雄獅轉為溫馴的小鹿,文文靜靜的唱出很平衡的三重奏,那鋼琴的音粒不會過于沉重,而是活生有彈性的,而且不失實體感。小提琴的聲音很有光澤,線條飽滿,不會尖不會瘦。大提琴的嗯嗯鼻音有點濃,但細微的擦弦質感與顫動感聽起來不錯。更棒的是高中低三個頻段并沒有過度的偏向,高頻是比較內斂的,中頻飽滿,低頻再多些,雖然CriterionS2200 CTL的外觀是瘦高型,但實際發出來的高中低頻卻是類似金字塔型的。
整體平衡性佳
再聽蘇顯達那張「古典臺灣風情」,同樣的,小提琴光澤夠、水分足,而且甜甜的。而鋼琴的低音鍵弦振感豐富,規模感大,高音鍵則是鏗鏘有勁,好像一粒粒連珠彈出。雖然這張CD只有小提琴與鋼琴二樣樂器,不過高、中、低頻段卻都已經涵蓋,可以驗證CriterionS2200 CTL的整體平衡性。
Criterion S2200 CTL是傳輸線式設計,宣稱低頻可以下到22Hz,是否真的這樣呢?我拿出Gary Karr的「Audiophile Selections」來驗證,這張CD是低音提琴與管風琴、鋼琴為主角,低音提琴的最低音域大概是41Hz,不算太低,不過管風琴與加鍵鋼琴可以低至20Hz以下,應該夠資格測試低頻往下延伸的能力。我一首一首的聽下去,CriterionS2200 CTL的低頻的確很沉,并沒有沉到一半被截斷的感覺,而是很自然的一路往下沉。我無法判斷音樂中的管風琴低頻最低是多少Hz?但以直覺的聽感來說,絕對是夠沉的。至于低音提琴的表現能力,我認為在粗獷的表現上是夠的,不過如果能夠更柔婉些,會更迷人。
男女高音輕松過關
測試過低音提琴與管風琴,我拿出大考片,那是李泰祥的「自彼次遇到妳」。這張CD包括幾位男高音與女高音,小提琴、大提琴、鋼琴伴奏(吉他份量不重),是檢測音響系統的好錄音。怎么檢測法?很簡單,聽起來會吸引您一直往下聽,那就是不錯的音響系統。反之,如果覺得男高音、女高音聽了會想掩耳,小提琴、大提琴、鋼琴的聲音又不美,硬硬尖尖的,那就不對了。
Criterion S2200 CTL的表現如何呢?第一首李泰祥與其弟子二種男高音很接近,但可以分得很清楚,而其他女高音的嗓音特質也都可以清晰明辦,不會弄不清楚是哪個人在唱歌,顯然CriterionS2200 CTL的音色辨識能力是夠強的。而小提琴、大提琴與鋼琴呢?很真實,可以顯出木頭味,不會尖銳緊繃,光是這樣的表現就不容易了。雖然CriterionS2200 CTL唱這張CD的表現不是我聽過最好的,但是以這樣的價錢來說,的確是沒得嫌了,大部分人聽了都會滿意。
低頻基礎雄厚
最后我要來二首管弦樂,都來自我們出版的「超越巔峰200擊」,一首是海登「驚愕交響曲」,另一首是普羅高菲夫的「羅密歐與朱麗葉」。前者要聽的是管弦樂的整體平衡性,后者是考驗低頻表現力的樂段。果然,CriterionS2200 CTL的平衡性很好,細致的弦樂與摻雜在里面的管樂都融為一體,不會突兀,而且能夠感受到弦樂的細微波動,不是死死的那種。當定音鼓出現時,CriterionS2200 CTL所表現的中低頻段很扎實、很穩定,很有彈性,這也是我喜歡的表現,沒有把定音鼓膨脹得有如大鼓。
而聽「羅密歐與朱麗葉」時,音樂中的大鼓跟前面定音鼓的表現完全不同,那是有如滾雷般卻又清晰的大鼓,豐沛的大鼓筑起一層厚厚的低頻基礎,穩穩托住上面的管弦樂,營造出龐大的音樂規模感與寬深的音場。同樣的,我再次感受到CriterionS2200 CTL所發出的管弦樂龐大規模感遠遠超過其形體給人的期待,而且承受功率的能力夠強,沒有聽出什么單元失真導致的尖銳吵雜。
可以上天入地
很多人經常在說音響器材越來越貴,買得起的人很少,這在某些頂尖器材領域是事實??墒?,怎么很少人把眼睛往下看,看看T+ACriterionS2200 CTL這類價格不算貴,但全面表現能力卻非常好的器材呢?我想,大部分人都會因為價格而刻意忽略,甚至看不起這類音箱或擴大機,認為這樣的價格出不了好聲。錯了!我相信很多像CriterionS2200 CTL這樣的器材都能夠發出好聲,問題大部分出在使用者自家的聆聽空間把聲音扭曲得太厲害,但自己卻又不承認而已,所以最終這類價格平實表現能力又夠好的器材都被當作代罪羔羊。我希望大家睜大眼睛來看T+A Criterion S2200 CTL,您不必過分期待它是最好的音箱,但以這種價位而言,Criterion S2200 CTL的確是可以上天入地的。
T+A Criterion S 2200 CTL落地音箱規格:
額定功率輸出:250W
音樂功率輸出:330W
阻抗:4 Ohms
頻率范圍:22 - 35000 Hz
靈敏度:89 dB
低頻驅動器單元:兩只直徑220mm
中頻驅動器單元:一只直徑150mm
高頻驅動器單元:一只直徑25mm
分頻點:200 / 2000 Hz
外形尺寸:120 x 27 x 40 cm (包括接線柱),125 x 39 x 46 cm(包含底座)高度x寬度x深度
重量:42 kg